寒露时节天气变冷,专家教你秋季养生
“袅袅凉风动,凄凄寒露零。”10月8日将迎来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的“寒露”。寒露是农历24节气中的第17个节气,此节气前后,空气较为干燥,“秋燥”易伤人。
润心原中医内科医生何佳美介绍:“寒露”节气是天气转冷的象征,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。寒露寒露,露水以寒,将要结冰,意味着深秋已到,此时气温更低,气候从凉爽逐渐转寒,早晚温差更为明显,热冷交替,人体阳气渐退,阴气渐生,万物随寒气增长,逐渐萧落。寒露时节,万物随着寒气的增长,逐渐萧条衰落。在自然界中,阴阳之气也逐渐转变,阳气渐退,阴气渐盛。在养生方面,我们要使体内的生理活动顺应自然界的变化,以确保体内的阴阳平衡。
滋阴润燥,养肺健脾
按照中医养生理论,寒露还是属于秋季,秋季养生的重点仍在“肺金”,寒露后的寒和燥两邪也最容易伤肺伤胃。所以寒露养生应重在滋阴润燥、健脾胃养肺金。金秋之时,燥气当令,燥邪之气易侵犯人体而耗伤肺阴,如果调养不当,人体会出现咽干、鼻燥、皮肤干燥等一系列的秋燥症状。所以暮秋时节的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。
具体地说,饮食养生应在平衡饮食五味的基础上,润心原中医内科医生何佳美建议:根据个人的情况,适当多食甘、淡、滋润的食品,既补脾胃,又养肺润肠,防治咽干口燥等症。少吃或不吃辛辣烧烤食品。可适当多食用:梨、冬瓜、藕、木耳等。白天可喝点盐水,晚上喝些蜂蜜水。这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,又是秋季养生、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,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,起到润肺、养肺的作用。